发布日期:2021-11-01
英國加息、美國加快退市步伐、中國生物科技股傳被美國制裁+ 查看更多
英國加息、美國加快退市步伐、中國生物科技股傳被美國制裁
+ 查看更多
2021-12-20 17:46
港股上週再度尋底,恆指累跌803點或3.3%,恆生科技指數重挫354點或5.9%,兩者於週內雙雙創年內新低。大市仍舊疲弱,組合跟隨大市下跌約1%左右,我們仍繼續靜待大幅加倉時機。
內房發展一直是我們比較擔心的地方。自恆大(3333.HK)、佳兆業(1638.HK)及富力(2777.HK)等內地房地產陷入財困後,本週又有一間大型房產發展商世茂集團(813.HK)傳出無法償付公司債券的消息,旗下債券於上週大幅下跌兩成至五成不等。世茂本週連環出售資產,除了向子公司世茂服務(0873.HK)出售旗下物業管理業務之外,也在週五虧本甩賣了其位於香港的“維港匯”股權以緩解資金壓力。多間國際評級機構也下調了世茂集團的信用評級。世茂集團為排名第13位的房地產企業,為行業內財務狀況較為健康的民企之一,於長期發行人信貸評級中高於同業水平。市場擔心若連世茂集團等質素相對高的企業亦難逃危機的話,內地房地產系統性風險的危機等級或需進一步重估,導致內房及物管等版塊於週二再度重挫。此外,恒大所擁於海口的八幅地皮因閒置逾兩年,遭政府強制無償收回,事件進一步打擊板塊投資情緒。
本週另一個焦點是生物科技股。週三,市場傳出美國商務部將會把超過24間中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,進行制裁,當中包括生物科技公司。當日中港生物科技股全線大插,CRO公司藥明生物(2269)跌19.24%、藥明康德(2359)跌19.06%、康龍化成(3759)跌15.57%。生物製藥公司亦跌得勁:信達生物(1801)跌9.86%、百濟神州(6160)跌7.64%、榮昌生物(9995)跌17.34%。
週四晚上,美國商務部公佈實體清單。當中沒有中港生物科技公司上榜。生物科技(biotechnology)字眼只出現一次,而相關被制裁的實體是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」。美國指控其利用生物科技技術發展「腦控制」武器。雖然這次事件證實是謠傳,沒有對中港生物科技股有業務上的實質影響。但已在投資者心理上蒙上了陰影。大家都擔心難保哪一天真的會發生,因而對生物科技股的估值有實質的負面影響,投資者的信心需要時間恢復。
美聯儲於本港上週四凌晨公佈會議紀錄,正如市場預期般加快縮減買債步伐,由每月削減150億的購債規模增至每月削減300億,預料輪量化寬鬆計畫將由原訂的六月結束提早F至三月結束。此外,美聯儲官員預測明年將加息三次,言論較市場預期更為「鷹派」。除美國外,英國因應近期CPI保持在歷史高位,出乎市場預料地加息0.15厘,基準利率由0.1%升至0.25%;而歐洲央行則稱雖短期通帳將暫時性高企,唯其行長拉加德表示極不可能在2022年加息。
隨著加息趨勢的上升,我們預計公用事業、銀行、保險、能源等板塊將會有較好表現。
權益申報:撰文時,管理之投資組合並沒有持有以上股份。
內房發展一直是我們比較擔心的地方。自恆大(3333.HK)、佳兆業(1638.HK)及富力(2777.HK)等內地房地產陷入財困後,本週又有一間大型房產發展商世茂集團(813.HK)傳出無法償付公司債券的消息,旗下債券於上週大幅下跌兩成至五成不等。世茂本週連環出售資產,除了向子公司世茂服務(0873.HK)出售旗下物業管理業務之外,也在週五虧本甩賣了其位於香港的“維港匯”股權以緩解資金壓力。多間國際評級機構也下調了世茂集團的信用評級。世茂集團為排名第13位的房地產企業,為行業內財務狀況較為健康的民企之一,於長期發行人信貸評級中高於同業水平。市場擔心若連世茂集團等質素相對高的企業亦難逃危機的話,內地房地產系統性風險的危機等級或需進一步重估,導致內房及物管等版塊於週二再度重挫。此外,恒大所擁於海口的八幅地皮因閒置逾兩年,遭政府強制無償收回,事件進一步打擊板塊投資情緒。
本週另一個焦點是生物科技股。週三,市場傳出美國商務部將會把超過24間中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,進行制裁,當中包括生物科技公司。當日中港生物科技股全線大插,CRO公司藥明生物(2269)跌19.24%、藥明康德(2359)跌19.06%、康龍化成(3759)跌15.57%。生物製藥公司亦跌得勁:信達生物(1801)跌9.86%、百濟神州(6160)跌7.64%、榮昌生物(9995)跌17.34%。
週四晚上,美國商務部公佈實體清單。當中沒有中港生物科技公司上榜。生物科技(biotechnology)字眼只出現一次,而相關被制裁的實體是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」。美國指控其利用生物科技技術發展「腦控制」武器。雖然這次事件證實是謠傳,沒有對中港生物科技股有業務上的實質影響。但已在投資者心理上蒙上了陰影。大家都擔心難保哪一天真的會發生,因而對生物科技股的估值有實質的負面影響,投資者的信心需要時間恢復。
美聯儲於本港上週四凌晨公佈會議紀錄,正如市場預期般加快縮減買債步伐,由每月削減150億的購債規模增至每月削減300億,預料輪量化寬鬆計畫將由原訂的六月結束提早F至三月結束。此外,美聯儲官員預測明年將加息三次,言論較市場預期更為「鷹派」。除美國外,英國因應近期CPI保持在歷史高位,出乎市場預料地加息0.15厘,基準利率由0.1%升至0.25%;而歐洲央行則稱雖短期通帳將暫時性高企,唯其行長拉加德表示極不可能在2022年加息。
隨著加息趨勢的上升,我們預計公用事業、銀行、保險、能源等板塊將會有較好表現。
權益申報:撰文時,管理之投資組合並沒有持有以上股份。
閱讀更多文章READ MORE+ 查看更多
閱讀更多文章
READ MORE
+ 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