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b07338ebf5a54e20f0d3a471e9de80.png

舊經濟股第一季將發力

2022-01-10 15:00
港股於2020年度首週先跌後彈,恆指微升96點或0.4%,呈「雙底」之局面;科技指數則下挫168點或3.1%,更曾一度破底創出歷史新低5,231點。版塊資金輪換情況明顯,去年的熱門版塊如電力、新能源汽車、風電、光伏及體育用品股等皆現資金流出情況,而舊經濟股如銀行、保險、石油及基建股等則獲追捧,錄得不俗的升勢,我們亦因應市況,購入了華潤水泥(1313.HK)、郵儲銀行(1658.HK)及中國平安(2318.HK)等基本面不俗且技術走勢較為理想的股票。


美聯儲於上週三公布去年12月14-15日會議紀要。其後美國十年期債券創近一年新高,升破1.7%。美股全面重挫,其中納斯達克指數跌逾3%,創去年2月後的最大單日跌幅。是次下跌原因歸咎於比起預期更為「鷹派」的聯儲局會議紀錄,該紀錄顯示除將加快加息步伐外,更有部分決策官員表示應在加息以外同時進行「縮表」(Shrink the balance sheet)。我們在去年11月初的投資週報曾提及現時正進行的「縮減購債」(Taper) 事實上僅是「減少放水」而非「收水」,因其只是減少現有的購債規模,以減慢資產負債表膨脹的速度;但「縮表」卻是真真確確的「收水」,縮表主要透過兩種手段進行,分別是由聯儲局停止對債券到期後所得的資金作出再投資,以及更直接地賣債,以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整體規模,使市場上的資金減少。因此,股市會更容易出現「潮退」的情況,當中估值高的股份會有更大的調整壓力。新經濟或增長型股份可能仍會受壓。現時美股正處於較高的估值水平,或會有急速調整的可能,而香港股市經過一年下跌後,整體估值較低,即使隨美國下跌,其跌勢相信也會較為平緩。


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定的基調為一字「穩」,而一地經濟增長主要由「投資」、「出口」及「消費」所帶動。在內地消費增長放緩、首季出口受到疫情及春節假日等因素影響而波動,而在「投資」當中,房地產建設又受到債務及政策影響而停濟,故基建便成為了穩定經濟增長的主軸。開年頭一週,上海單個城市首批重大項目40個,總投資超千億人民幣;浙江、安徽、河北共1748個重大項目集體開工,總投資超萬億人民幣;四川、河南、江蘇也召開了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。據不完全統計,全國多地舉行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投產等活動總投資超人民幣3萬億。對此,基建龍頭股如中交建(1800.HK)、中國中鐵(0390.HK)及中國鐵建(1186.HK)等會直接受惠。此外,水泥、鋼鐵及其他建築材料等相關產業亦可能跟隨上升。


權益申報:撰文時,管理之投資組合持有華潤水泥(1313.HK)、郵儲銀行(1658.HK)及中國平安(2318.HK)。

閱讀更多文章
READ MORE